哈尔多尔·基尔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1902年4月23日——1998年2月8日),本名哈尔多尔·格维兹永松(Halldór Gujónsson),冰岛作家,1955年诺贝尔文学获得者,主要作品有《的人们》《渔家女》(也有译作《沙尔卡瓦尔卡》)《原子站》《快乐的流浪人》《小小的故事》《唱歌的鱼》《春返乐园》,以及所谓的“三部曲”(由《冰岛之钟》《欢乐的少女》《哥本哈根之光》构成)等作品。
1902年拉克斯内斯出生在冰岛首都,在自家经营的农场里,度过童年时代。他最早的启蒙是他认为“有生以来所认识的最有性格的女性”──他的母亲。
1914年,他到首都求学。高中文凭还未拿到手,他便离开了中学。17岁时出版了小说《自然之子》(1919),全书内容充满了乡野间的浪漫。同年他离开冰岛,到欧洲旅行。
20岁在国外旅行,在、奥地利、法国接触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对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颇感兴趣。1923年隐居在公爵领地一内,皈依,并写了长篇小说《在圣山下》。由于对教发生兴趣,特意去英国伦敦的会从事研究,后又去罗马等地,写了几部有关的著作。1927年出版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来自克什米尔的织工》,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在冰岛文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
1930年回到了祖国。此后的十年间,接边写出了以冰岛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三部长篇小说:《莎尔卡·瓦尔卡》(1931—1932),《的人们》(1934—1935)、《世界之光》(1937—1940)。这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世界文学“红色的三十年代”中的重要。
刘敏涛的丈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克斯内斯又创作了总称为《冰岛之钟》的3部长篇历史小说:《冰岛之钟》(1943)《浅发女郎》(1944)和《哥本哈根的火光》(1946)。小说描写了17世纪冰岛人民丹麦人的斗争。拉克斯内斯还以极大的写了现代题材的小说《原子站》(1948)。1960年,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重返乐园》。除小说外,拉克斯内斯还创作或改编了多部戏剧,并有散文诗多种。
1955年,“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的、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拉克斯内斯获诺贝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