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世界空间周-搜狐新闻

※发布时间:2015-10-30 15:53:3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世界空间周”的由来

  1999年7月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外空会议期间,与会国家考虑到,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外层空间,开辟了人类探索外空的新,以及1967年10月10日《外空条约》生效,为人类开展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活动奠定了法律基础,因而一致,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作为“世界空间周”。

  1999年12月,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将每年的10月4日至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详细]

  北斗系统启动全球拓展建设

  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是北斗卫星系统第17颗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开展新型信号体制、星间链等试验验证工作。该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卫星系统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的启动实施。[详细]

  “太空摆渡车”首飞载客成功

  3月30日夜晚,中国首辆“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级“发车”,经过近6个小时的“车程”,将“乘客”——北斗卫星系统第17颗卫星直接送达工作地点——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详细]

  长征三号甲“家族”添新

  首飞成功的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专为发射我国新一代北斗卫星而研制的新构型火箭,由基础级和级组成,是长征三号甲“家族”中技术状态变化最大的一员,属于长征三号甲“家族”中的“新面孔”。[详细]

  探月再入返回试验目标全实现

  2014年12月2日,从国防科工局召开的上传出消息,通过对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所获取数据的初步分析,科研人员认为数据内容完整有效。总体来看,试验任务实现了全部飞行目标,全面突破和掌握了高速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技术。[详细]

  嫦娥三号开始超期服役

  登陆月面一年中,嫦娥三号先后进行13次月夜休眠和月昼,成功住历次月夜极寒的;完成了30余次无线电测量试验。嫦娥三号着陆器预定寿命期内的月面工作都已完成,但鉴于其状态良好,将超期服役,为我国深空探测积累更多技术经验。[详细]

  探月工程卫星应用写入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在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分,专门提到了“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对我国航天事业2014年取得的发展进步给予充分肯定。[详细]

  5技术助“玉兔”月球“漫步”

  作为中国首台月球车移动系统副总设计师单位,工业大学于22日晚首次对公布了该校负责完成的“月兔”五大关键技术。[详细]

  五星红旗曾由美宇航员带上月球

  2013年12月2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共同发起举办的2013年《科技盛典》各项大揭晓,压轴大—年度科技创新团队由“嫦娥三号任务团队”获得。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现场致辞时说:“他们是中国航天梦的践行者,他们创造了中国航天器首次软着陆地外和巡视勘察的奇迹……”[详细]

  网友:嫦娥会遇到外星人吗?

  网友自豪地表示,嫦娥成功落月,中国已迈入航天强国之列。随着嫦娥三号传回的月表照片在网上疯传,有不少科幻迷不禁浮想联翩,会不会发现外星美眉的倩影啊?[详细]

  卫星与地温观测网相结合探测地震活动

  众所周知,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天气预报之所以获得成功,是由于牢牢抓住了大气能量锋带的踪迹,摒弃了其它一些细节的纠缠。地震预报也必须牢牢抓住地震能量锋带的踪迹,摒弃一些细枝末节,才可以能达到预报目的。[详细]

  2014-6太空新航线

  4月9日,以色列“彗星”2运载火箭在帕勒马希姆空军发射了“地平线”10雷达侦察卫星。这是以色列4年来进行的首次本土卫星发射。[详细]

  让卫星通信填补民航交管的盲区迟惑

  自马航MH370失联,时间已过去5个月。与搜索工作同时进行的是对航空安全管控的反思——对于民航飞机来说,什么才是最安全高效的通信手段?“跨洋、开阔水域是地空通信的死角,而卫星通信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详细]

  欧空局要继续实施“火星生命”计划

  在NASA因预算原因而要退出的情况下,欧洲官员表示将会争取通过加强同俄罗斯的合作来继续实施“火星生命”探测计划。[详细]

  美国招募志愿者试吃“火星菜”

  美国航宇局计划明年在夏威夷进行为期4个月的火星生活模拟实验,现在正在招募6名21岁至65岁的志愿者试吃太空菜。这些志愿者不仅要身体健康、不吸烟,还要具备生物学等学科的学历。实验期间志愿者们要在近似于火星的活,同只能保持有限的联系,绝对不能吃到实验范围外的食物。[详细]

  美考虑在空间站上模拟载人火星飞行

  航宇局正考虑利用国际空间站来演练载人飞往火星。空间站可作为研究人体对长期微重力反应的试验场,而这将是需耗时数月的载人火星飞行的特征之一。他说,该局正在探讨在国际空间站上模拟飞往火星的可能性,为此航天员们在站上停留的时间将超过通常的6个月,并将飞往火星时将遇到的其它条件。[详细]

  欧俄联合探测火星

  欧空局理事会同意继续为定于2016年发射的一项火星通信轨道器与大气气体分析仪任务提供经费。该探测器还将携带一个进入、下降与着陆舱,将由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免费提供的质子号火箭发射。[详细]

  欧洲与美国合作“火星生命”探测器

  “火星生命”任务是一项雄心勃勃的火星探索任务,任务的第一部分是发射一个装有静态登陆器的轨道器,预计于2016年发射。两年后进行第二次发射,将“火星生命”号火星车送上火星表面,预计于2019年登陆。[详细]

  10千克“老”奶酪分为两次送往国际空间站

  2011年12月21日,国际空间站新考察组搭乘俄“联盟”TMA-03M载人飞船升空,12月23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作为第30/31考察组执行为期半年的太空任务。考察组的3名航天员分别是俄罗斯的奥列格?科诺年科、美国的唐纳德?佩蒂特以及欧洲空间局的荷兰人安德烈?凯珀斯。为凯珀斯准备的10千克“老”奶酪分为两次送往国际空间站,每次5千克。第一批已于10月底从哈萨克斯坦送抵国际空间站,另一批定于今年1月底出发。[详细]

  欧洲第三艘自动转移飞船

  2012年3月23日,欧洲第三艘自动转移飞船(ATV)在法属圭亚那发射场由阿里安重型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这艘货运飞船以意大利物理学家和航天爱德阿多?阿玛尔迪的名字命名。飞船已于3月28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交会对接,为空间站带去了丰富的实验设备和补给物资,它将停靠在空间站上大约5个月,于8月27日带着空间站的垃圾离开,然后在太平洋上空陨灭。此次发射的第3艘飞船携带了比其前辈更多的货物,达6.6吨,而且搭载的货物也不尽相同,因为每一次运送补给的任务都有特殊需求。[详细]

  会议公布了《国际空间站:人类》

  2012年3月1日,、欧洲、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航宇局首脑齐聚市,召开国际空间站议,会议公布了《国际空间站:人类》和《国际空间站利用统计》报告。《国际空间站:人类》报告主要评估了国际空间站在各国协作下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科技进步和社会效益,并将进一步扩大这些优势,推进人类更好地探索和利用空间。报告中指出,国际空间站在微重力空间中,相继开展了地球上无法完成的创新性实验,在人类健康、远程医疗等方面取得惊人突破,这些将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详细]

  三个领域的研究

  2012年3月23日,(1)人类健康: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独特的实验室,在生物学、生物技术和人体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推动了航天员生命保障和人类未来健康研究的发展。(2)对地观测和灾难响应:国际空间站以独特的优势成为一个“全球观测和监测站”,它促进了全球对地观测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地球的问题。(3)全球教育: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众多教育活动,激励着全世界年轻人去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详细]

  旨在激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热情

  国际空间站开设的各类教育项目, 旨在激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简称STEM)的热情。在众多教育活动中美国的教育推广实验最多,其他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此项工作。例如航天局开展的太空育种实验,约60万颗植子随美国的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任务前往国际空间站,在太空停留一段时间后返回地球,并被分发至13000多间教室里,供学生们研究学习;业余无线(ARISS)项目使全球的学生、教师及有机会直接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目的。但教育活动不仅限于STEM,还包括人类的各个方面。[详细]

  X任务——培养3700名儿童小航天员

  美国航宇局和14个其他的航构合作举办了一项称名为“X任务:像航天员那样训练”的活动。这项活动主要涉及让学生们体验像正式航天员那样的营养和健康训练。大约有来自全球40座不同城市的370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为期6周的训练体验计划。这项活动于2011年1月正式开始,美国航宇局下属人体研究项目办公室为该项目提供了经费资助。年龄介于8岁~12岁的学生们学习了健康饮食、接受训练并通过完成训练科目竞争。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们还学习了科学推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训练提升了参训学生的体力、协作能力、平衡感以及空间意识。所有这些都和一名正式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之前的训练是同一类型的。[详细]

  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完成任务

  6月29日上午10时许,在完成所有在轨任务后,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平安返回,为本次航天任务划上了一个的句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用12个字来评价这次任务:结果、过程完美、丰硕。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完成,它创造了多个第一:这是中国火箭和飞船首次重大改进以后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操控对接,同时还是,女航天员第一次,并且整个飞行时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次。[详细]

  “三足鼎立”态势形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实施了20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90亿元人民币,这些经费主要用在技术研发、样品研制、飞行产品的生产,试验设施设备的建设以及大量的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的消耗。通过10次飞行试验,中国已经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现在,可以说,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在自主载人航天俱乐部里已经成为“三足鼎立”的态势,从此,中国人真正了“天上”的生活。[详细]

  “龙”号货运飞船从美国起飞

  5月1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龙”号货运飞船从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日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航天器。“龙”号原计划4月30日发射,随后推迟至5月7日,再度推迟至5月19日。企业创始人艾伦?马斯克5日解释,推迟发射旨在“确保飞船软件运行无误,以免损伤国际空间站”。“龙”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空间站内的航天员将利用数周时间将“龙”号所载521千克货物搬运至空间站内。随后,“龙”号将搭载660千克空间站废弃物返航。[详细]

  美国为确保太空领域地位

  美国航天飞机机群退役后,俄罗斯“联盟”系列载人飞船成为往返国际空间站的唯一工具。美国正加大支持国内企业研发新型太空运载工具,以确保它在太空领域的地位。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002年设立。2010年6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成功发射“猎鹰”9号运载火箭,成为私营企业开发商用航天器的里程碑,使美国“打的”去太空的计划成为可能。美国航宇局先前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下16亿美元合同,希望它今后4年内能再执行12次往返于地球与国际空间站之间的任务。马斯克说,企业有意研发能飞往火星的飞行器。[详细]

  美国航宇局与美国物理学会启动了一项合作计划,将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视频与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科学迷们共享。美国航天员唐?佩蒂特在太空拍摄的视频便是其中一部分。这个研究人员出身的航天员,无论到哪里都忘不了他的钻研,在太空也不例外…[详细]

  与以往的游戏不同,在“小鸟-太空版”中有一个DVD,视频中是一场真正的“小鸟”与绿猪的太空大战。这让学生们玩游戏的时候,接受航天知识教育。视频中的主角就是远在国际空间站的第30宇航组的飞行工程师佩蒂特,他在太空“玩”这个游戏不是为了娱乐…[详细]

  吹泡泡,这是孩子们常玩的一种游戏,没有什么令人奇怪的。但是,佩蒂特最近在国际空间站上也“玩”起这个游戏,当然他的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进行一项科学实验。太空中吹泡泡不像地面上泡泡很快就会破裂,而是产生了地面无法模拟的奇异效果…[详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