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需不需要有,最近成了一个挺热的话题。有人说必须有,有人说要有,但要有。当然,更多的人,是反对的。在当今之世,主张,哪怕是有的,都属于上不正确。但是,前一段虎爸狼妈的话题,实际上把青少年教育中的惩罚问题,提上了日程。该有,还是绝对不能有,有到什么程度,是不是需要。这个,绝对是个问题。
私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教育模式,大概从孔夫子开始,这种私学,就已经开办了。清末废科举之后,开始衰落,但真正被,则是1949年以后的事儿。尽管如此,某些偏远山乡,甚至一直到21世纪初,还有的私塾。
私塾在清代,是一种普及性的教育模式,几乎没有什么村庄没有私塾的。只要有读过书,能够开讲的人,家里有间空房,就可以开办。而那时的城乡居民,只要家里有男孩子,大抵都会送孩子去私塾读书。富裕人家或者乡绅,可以开办家塾,请水平高的老师来教,自己亲戚的孩子可以来附读。有的族,开办有族学,师资水平也不差。当年鲁迅和胡适读私塾,都属于本族的族学。有些有能力的好心人,也会在本村开办义学,同样可以有能力请到比较好的老师。当年武训办的义学,就是这种东西。当然,更多的私塾,都是三家村学究的家庭小店,老师尽是像洪秀全和冯云山这种不第的童生,甚至比他们还差。就像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的那样“漆黑卯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能教的,也就是“天地玄黄”这种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已。多少能识几个字,能读下来的告示,看得懂账本,一切OK了。
但凡私塾,都有。一副戒尺是必须的。有的私塾还备有荆条和,的时候,跟衙门一样,脱了裤子打。无论哪种私塾,什么老师,送孩子上学来的家长,都认可。学生挨老师打,天经地义。对于好些农村人来说,老师打得狠不狠,每每是衡量其教学水平,负责程度的一个标尺。
但是,私塾先生是否,或者得重与不重,要看个人的习惯,也要看学生的程度。一般来讲,程度越高的私塾(收费也高),的力度就越轻。就像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一样,有戒尺,也不怎么用。胡适先生的那个族学,母亲偷偷塞钱给老师令其给儿子开小灶,小胡适又乖,学习又好,当然也不会挨揍。虽说同样是族学,也有老师用戒尺打人,手背要抵在桌子角上的。当然,一般农村里的三家村学究开的私塾,则学生非不可,有时候,一打就一串,挨个打,打得红肿,几天下不了床。同一个私塾,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习好坏各异,接受的程度也不同。总的来说,学习好的学生,挨罚就少。同样,老师水平高,教书技巧也高,就用得少。因为的缘故,学生的也相当激烈,虽说都是暗中算计,但算计得也够狠。比如在老师桌子的抽屉里放条蛇,在老师的茅厕里做手脚,让老师跌进粪坑。
缙绅人家的子弟,从小受熏陶,能接触书籍,所以,对于书籍没有陌生感,接受能力普遍高些,而家里没有只字片纸的农家子弟,对书过于陌生,接受能力多半会低些。入学之后,老师再没有耐心,上来就受挫,越学越就越得难以出息,难免自暴自弃,自己学不好,还调皮捣蛋,先生不打,几乎是不可能的。笔者年轻的时候也在农村小学代过课,如果一点不,或者变相的(告诉家长,让家长揍),课堂就会变成市场和角斗场,课根本没法上。对于这样的学校,可能高明的教育家会有办法,但是,中国的农村,哪里去找这么多高明的教育家呢?
过去的农村,就是一个当家的。私塾这样,家里也是这样。不动粗,有些孩子连认识起码的字都难。即使是现在,有些孩子可以一点都不用,但有一些,却天生自制力差,或者,在成长过程,自制力比较差,如果不的话,也得有些强制,不强制,他们根本管不了自己。一直都不强制,就等于一直,到他长大了,反而会怪老师。
教育是个因人而异的过程,没有一个人的经验可以笼盖其他人,也没有一套方法,可以对付所有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总是得有的。不好,就得换一种文明一点的方法。因为,总会有那么些孩子,不,根本没办法让他们学会任何东西。新式的,完全没的教学方式,如果放在一个层次特别低的社区的话,就等于有些孩子,基本上是被放弃了的。
……………………………………
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阅读精选文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