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新闻在线讯(记者 杨立军 通讯员 宁建伟 杨秀 )火热八月,记者走进邵东县生态产业园,深切感受到邵东发展的脉搏:机器人、电力、新机械制造等新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打火机、箱包服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正向环保、高附加值转型,园区产城融合融出了发展加速度。
蜿蜒的桐江,着邵东县生态产业园奋斗的足迹和激越的豪情,一场场声势浩大的项目攻坚战激战正酣。这是邵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也是邵东生态产业园跨越发展的故事:一个位于湘西南、不靠海不靠边的内陆县,依靠打造新型工业平台,唱响了创新引领、崛起的大戏;一个产业结构简单,工业企业分布零散的工业县,通过转型升级聚起发展新动能,开辟了一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道。
近年来,在邵东县委、县的领导下,邵东县生态产业园作为邵东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方向、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阵地、重点项目建设汇集的主战场,了一场场创新、崛起的生动实践。2016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增长13.6%,实现财政总收入2.11亿元。
邵东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之美誉。十几年前,邵东就是全省民营经济与发展试验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拥有中国皮具箱包生产中国注塑打火机出口第一县等区域发展品牌,被寄予厚望。但因发展基础薄弱、观念滞后等原因,邵东工业后来曾一度黯淡无光。
一直以来,邵东县重返全省经济十强的愿望从未停止。如何积聚力量,撬开发展之门?2009年,邵东生态产业园的创立,就是邵东县委、县推进邵东发展新崛起的重大决策。2012年,邵东获批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邵东发展吹来了东风。这股东风,首先体现在生态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上:瞄准深圳模式,打造总部经济洼地。
特别是近年来,邵东县委、县深入贯彻兴工旺商、富民强县战略,以园区为载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以及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强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邵东生态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形成了邵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桥头堡、排头兵的生动局面。
邵东生态工业园管委会围绕全县发展战略目标,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推动力,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抓手,致力打造一流县级发展平台。
狠抓平台建设,做实发展蓝图。园区管委会在聘请国家级权威研究机构和专业设计院所对城建、工业发展进行高层指导的基础上,围绕打造宜工、宜商、宜居生态新城的战略构想,高起点编制工业园区20平方公里的总规和新型工业区7.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打造投资洼地,加大政策引力。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邵东县银行贷款过桥资金操作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落户生态产业园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园区把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的第一菜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
如今,邵东生态产业园已成为吸引客商投资兴业的魅力名片和舞活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初步形成以箱包皮具、电子信息、新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成为邵东创新引领、发展的示范区。
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是邵东县生态产业园新引进的一家高科技企业。该企业采用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扳手、打火机,利用工业机器人加工生产五金工具,助推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企业负责人东告诉我们,选择邵东生态产业园,因为这里是家乡,但更主要是看中了其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
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刚签约,就开始对邵东传统的小五金产业实行升级。威斯达是一家专业生产活动扳手的企业,东技术团队特地为它量身设计了一条智能化活动扳手生产线,解决产品品质不稳定、效益上不去的问题。目前,该企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产品一半以上为出口。
近年来,像智能制造研究院一样的入园企业特别多,他们有的是沿海到内陆寻找机会的实力企业,有的是回乡创业的本土邵商。对于怎么把他们引进来、如何筛选优质投资商,邵东县委、县和园区负责中有本账。
围绕创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重点产业链项目,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开展精准招商、借力招商,形成项目向生态产业园集聚的发展态势。去年9月、10月,邵东县委沈志定和县长周玉凡带队分别在广州、深圳、杭州举办了邵东湘商产业园专题招商推介会,意向签约项目22个,合同引资20亿元。广式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深圳锐科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智能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入住邵东生态产业园。
园区管委会变引环节、引企业为引链条、引集群,大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吸引产业集聚打造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截至今年7月,邵东生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开工119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158家、实现投产67家。其中,湘商产业园建设规模和速度排全市第一,受到省、市领导好评,成为全市湘商产业园建设推进会现场参观点,被评为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园区。同时,邵东生态产业园企业创新转型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2016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申请专利65件,发明专利17件,并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方式,成功获批博士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
园区管委会瞄准创新邵东、富裕邵东、宜居邵东三个邵东,致力建设生态桐江、人文桐江、经济桐江、美丽桐江四个桐江,形成生态之城、希望之园,带动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加强扩容提质。园区驱动强保障,创新融资模式、土地征收机制和补偿办法,实行大投入、大建设、大配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标准厂房建设。近五年来,园区共完成7147亩,迁坟11553棺,拆迁企业20家,面积66900平方米,拆迁民房908栋,面积256000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3亿余元。目前,园区工业区网框架基本形成。投资1.85亿元,全长2.8公里、幅宽40米的人民东段、兴隆等两条工业区主干道于2013年7月建成;相继建成和开工建设了虹桥、互生、利隆、民旺、北岭、光大、晨光等41条道。水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跟进。为配合项目入园,投资1.2亿元,正在建设110KV变电站一座,配套输电线亿元,建成兴隆水厂,建设输配水管网16公里;园区排水管网采用两污分流,已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0公里,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园区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快打造生态融入新城的步伐。2015年,邵东县城桐江河堤防工程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和委员会项目库,已获得国家发改委3000万元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并取得国家专项建设债券基金发行的主体资格和14.6亿元的商业贷款额度。该项目向农业银行申请的12.1亿元项目贷款已进入审批。目前,工程施工设计公开招标、项目土地报批、拆迁等前期工作相继启动。
近年来,该园区公共服务设施顺利推进。园区新建小学、消防站、专业医院、人防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各一所,市民广场80亩;规划建设中的项目有占地120亩、投资1.5亿元的汽车客运站,占地50亩、投资1.2亿元的中小企业培训中心等。邦盛五星级国际大酒店营业,100万平方米的御园小区基本建成,大型购物中心的建设已基本竣工。园区生活配套进一步完善,产城融合日益完善。
园区探索管理新模式,发展是第一要务,建设是第一责任的工作,实行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严格执行末位警示和淘汰制度。科学划分工作职责,将原来的7个部室调整为12个部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精心编制了《邵东生态产业园内部控制手册》《邵东生态产业园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部室之间密切协作、权责明晰。
作风转变提效能,干部能力素质得到提升。认真落实县委要求,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努力打造综合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实战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关心激励与严格管理并举,印发《干部作风100条》。实施了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了建园以来最严作风建设模式,做到了责任上肩、问责从严。
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抓党建、促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浓厚,非公党建和园区发展同频共振。园区成立综合党委,专门负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打造服务队伍,对辖区企业实行网格化管理,派驻专门的党建,按要求新成立19个企业支部、2个联合支部,园区两新组织实现全覆盖;成立园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创新活动载体,高标准建设三区七室一校,党群互动聚力,为全市园区非公党建工作树立样板。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