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从佛教与中国经济的冲突看待佛家与的待世区别

※发布时间:2018-3-10 18:38: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有南北之分。在南朝,和士族对佛教都十分热情。梁武帝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他赎回。这样的在陈后主也有过。连南朝人物陶弘景,为了迎合梁武帝,也受大戒,成为身兼佛、道两教人物。

  不过,南朝士人,偏于谈理,北朝偏于教。偏于谈理,实际延续的是玄学清谈的习惯,喜好的是佛家的部分。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接受外来教显示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南朝虽然大兴佛法,但是出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很少,而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冲突一般也表现在理论上。

  北朝偏于教,就是北朝人的重点是按照佛教的说法去,以摆脱,这与北朝很多内迁的新兴民族有关。在南朝,虽然是那个时代上上下下的事,但在广泛的民间,古老的礼教仍然发挥着相当的作用。北朝则不同,尽管各个新建的边境民族更重视中原文化,但佛教对民间的影响更加深入普遍。

  南朝,喜欢兴建,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建是重视僧人,以便与之谈论玄理。造佛像是重在礼佛敬神,或往安乐之土,或求等等。出家在生命的层次,可以摆脱六道,在现实层面,可以摆脱沉重的租税赋役,所以北朝出家的人特别多。

  到北魏时期,僧人已经达到两百万人,占人口的十分之一。这引起北朝的灭佛事件。大量的人口成为佛,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手中。虽然北朝、贵族和南朝一样,但是事关国家安危,对佛教也不能不新兴清算。

  北朝大规模清理佛教,有两次,一次主要是由于佛家与之争,一次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周武帝佛教,他的灭佛,也只在富国强兵,因而所谓的灭佛实际是,只破僧寺,不反教理。

  于是,有一句话总结佛教与在中国的重大区别:,下山救世,佛家关门避世;盛世,上山归隐,佛家开门赚钱。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