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经济学与会计学中无形资产的差异分析入手,讨论了会计学无形资产与经济学无形资产的趋同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创新背景,对无形资产的本质进行了。
经济学对无形资产界定概念时往往采取非此即彼的排除法,即:凡是经济行为主体所拥有且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就视为无形资产。它是一种不存在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代表的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这一定义所涉及的广度与深度常宽泛和深远的。
而作为经济学分支学科的会计学,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则要谨慎得多,即: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而且,对于会计学无形资产而言,其关键点还在于必须解决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无形资产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只有得到确认的无形资产才能纳入相关的核算与记录范围。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企业自创的商誉,以及未满足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其他项目,不能作为无形资产,从根本上讲,不能进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从经济学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无形资产的定义比较中不难看出,经济学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比会计学无形资产的范围大得多,二者的差异性及引起的现实冲突,为会计热点问题的讨论和会计理论的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学所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而目前列入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只有其中的6、7项,多数无形资产因无法得到确认,导致企业资产价值计量与反映的不充分。传统会计将货币计价作为会计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复试记账予以会计记录,这三者被认为是构成传统会计的三大基石。然而,正是基于此,传统会计所描绘的图像常不完整的,它只能确认、记录那些能够计量且只能用货币价格交换的东西,这必将导致经济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对于重要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而言,会计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决策基础,而会计信息内容的不完整性是很的,如将人力资源、品牌效应、客户资源等不可计量的无形资产排除在外,表明货币价格计量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导致了传统会计的立场错误。传统会计反映了这样一种观念:会计核算与反映的对象即所拥有财产所有权的标的物,只有能够采取价格计量时才能进入会计核算与反映的范围;而且财产所有权不必受保管、拥有、使用的责任、财产衍生价值等概念的约束。因此,公共物品(如海洋、空气等)、人力资源、品牌效应等所有不能用价格反映的东西均不能构成会计图像的一部分。根据传统会计从收入中减去成本计算利润的配比公式,在此情况下,不仅社会成本无法计量,经济成本也是不完整的;不仅导致了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依靠、创新、社会经济活动整体层次跃升与意义来取得当前利益的行为。目前有关会计理论的热点问题,大多集中在对相关无形资产业务的讨论上,而这一探索过程,实际上是会计核算无形资产逐步向经济学无形资产的延伸和过度的实质性表现,即会计核算无形资产与经济学无形资产产生了日益趋同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如下:
当今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企业资产的比重显著增加,对一些生产软件产品的高科技企业来说,其比重甚至位居企业资产的首位。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确认与计量,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的迫切需要,现行会计制度以有形资产的确认、计量为主体,以现实交易价格为核算基础的框架结构必然受到严峻的挑战。如果企业制度不能有效解决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问题,网络经济下会计核算存在的必要性将会受到质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兼并、联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如果企业的多数无形资产没能得到确认,导致企业价值计量的不充分,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在对外兼并、联营和商务交往中面临被动、不利的处境,并会大大吃亏。
即只要存在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就必须将其纳入到企业的会计核算范围中去,否则将是对社会规律和的,这是由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形资产的本质所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以下将进一步展开讨论。
无形资产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本质上讲就是代表了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关于这一点,前已述及并形成了共识。本文对无形资产本质的再探讨和,实际上是上升到无形资产的本源即市场经济体制下或市场交易过程中,在更深层次上去寻求答案。
大家知道,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有关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和表述都是根本不允许的,更不要说对其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了。极左的意识形态将无形资产存在的空间怠尽,而几千年封建社会下占地位的思想所的“君子不言利,言利非君子”的思想意识与极左线的结合,更使当时的社会对无形资产产生了极端错误的认识与。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对无形资产曾经有着这样的表述: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了没落的历史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连名誉、地位都变成了极左思想对商品经济和市场的,自然使对其更深层次上的衍生品无形资产的否定成为必然。然而,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历史告诉我们,客观存在是决不会被人的错误认识任意否决的了的,在市场口述小姑两瓣湿乎乎经济下的经济主体行为当中,名誉、地位的价值体现是不容质疑的。如“隆平高科”上市公司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有一项无形资产,这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名字。根据公司和袁隆平先生签订的协议,袁隆平先生同意在股份公司存续期间将其姓名用于股份公司的名称和公司股票上市时的股票简称,公司则向袁隆平先生支付姓名权使用费580万元。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以他几十年在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为解决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袁隆平”三个字的品牌价值,根据有关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更是高达 1 008.9亿元(2002年4月24日,人民网,《世界科学家袁隆平:他的名字值千亿》)。又如百米跨栏奥运冠军刘翔在参加雅典奥运之前,广告收入仅为40万/年,而获得奥运冠军后便一下跃升为2000万/年。面对以上事实,今天,名誉、品牌价值的体现已毋庸置疑。然而,这些现实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在进入会计核算的视野领域时,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无形资产成本可靠计量问题与其在现实市场中体现的价值,存在着不可回避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然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带来严重的冲击,而统一两者差异的关键在于寻求和探索无形资产本质的,即对无形资产本质的再探讨应在更深层次上去寻求答案,对无形资产认识的视角必须要有所转变。在此前提下,获得经济学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无形资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在应用性的信息计量层面最终形成两者趋同、统一的客观必然要求与价值基础。
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实质上就是社会公平、经济行为美德的集中反映。将无形资产的确认视为社会的回归是对其本质再探讨的关键所在。这一实质的现实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对专利权等知识产权的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劳者有所得”等公平价值取向的追求。否则将不利于社会的创新机制和创新人才主体的积极性,“搭便车”的结果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已被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第二,品牌、商誉等是经济行为主体履行市场规范与相应敬业及品行的积累、沉淀,市场对其加以认可并赋予相应的价值,就是对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性原则的切实应用和体现。
总之,全面而完整地确认、计量与核算反映无形资产,是对社会内在发展规律、和规范的充分肯定,而社会规律和规范的基本要求,就会市场经济诚实信用、公平交换的根本和基础。因为信用与公平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终极目标,也是构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本原动力。全面、完整地确认与核算无形资产,是对经济社会进步的推动和,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符合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否则,就会与,阻碍和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形资产即社会、行为美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是对无形资产本质的再。站在这样一个更加宽泛的经济学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无形资产相统一的理论基础之上,不难看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服务手段和工具,应该完全有理由基于对这一本质认同的前提下,制定并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经济活动需要的动态而非静态的核算方法与标准。如:切实突破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制约瓶颈,以权威中介机构的资产评估价为基准对其进行适时的反映和监督,应成为探索弥合经济学无形资产与会计学无形资产的现实差异、将客观及真实性会计原则在更加广义的范围内得以全面贯彻落实的必要途径。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www.hengpun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