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广东省作协主办、南海区文联支持的广东文学名家岑桑学术研讨会在佛山南海举行,广东文学界、出版界专家学者近20人,深入研讨了岑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造诣和对出版界的贡献。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陈俊年从岑桑的笔墨、情怀、思想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字具有精准、精炼、精美的“精风”风格,作品始终围绕一根感情主线,情系祖国和人民,闪烁着强烈的思想光彩,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思想解放和的社会剧变,思更开阔,思绪更飞扬,思想更成熟老辣。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张荣芳认为,岑老不仅是著名的出版家、文学家,还是一个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他选题是站在学术的前沿,而且具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的学风,作品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花城出版社资深编辑林贤治从岑老作品的丰富性、文学的自觉意识、作品的感调等五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岑老的作品具有历史感,不仅仅关注社会的一角,而是高屋建瓴,大处着眼,能够在社会事件和日常生活的事情中找出相关的因素,“打破沙锅,深入根底”,将真体现在生活中。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剑晖说,岑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学术的、民族的情感以及文化的力量。尤其是他的散文,在追求思想性与性的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视角,他善于把具体的景物与思想性相结合,用诗性的语言表达,内容真实真切而真诚。
研讨会上,袁筱敏、卢锡铭、宋晓琪等多位作家、出版家深情回忆岑桑先生发现培养扶植后辈的感人事例并表达了他们的敬仰和之情。原定三个小时的研讨会开了近五个小时,与会人员仍意犹未尽。岑桑在发言时,高歌他14岁时创作的诗歌《更夫曲》,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只要有船和风,我就会出海。”他引用《老人与海》中的句子,表达他退而不休的对编辑出版和文学事业的热忱。
岑桑1926年出生于广东顺德,被誉为广东出版界的泰斗,历任广州文化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广东人民出版社文字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岭南文库》丛书执行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副,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首届伯乐、第九届韬奋出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岑桑也是著作等身的广东文学名家,多年来一直业余创作。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31部著作。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儿童文学《野孩子阿亭》获1990年新时期优秀儿童文学,《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等。
岑老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事出版业,到现在已经快70年了。他是广东出版界一本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出版界的奇迹,国成立以来广东出版业的创造、发展和今天的。 他一生的追求就是出好书、写好作品,用更多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鞭策人。
岑老的为人、为师、为学都值得后辈和学习。岑老为人诚恳,常给我们一种向上的力量。我遇到疑难的事情,也经常请教岑老,每次都会给我很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为师,就是岑老对晚辈的培养,他传帮带,地奉献,积极地,耐心用心地培养后人,是很优秀的老师。为学,岑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学术很广、很专。例如作品《捕网》中唱段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感觉很亲切、亲近。几十年没有见过的东西,通过他栩栩如生的笔法描绘出来。从岑老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博、专、精、深的文化涵养,作为文化守望者、知识摆渡者的情怀和境界。
我昨晚重温了岑老的很多作品,还朗诵了《当你还是一朵花》。实际上那个作品我已经看过无数次,但每次看都有、有起伏。岑老说热爱和自己喜欢的事业,一生坚守,过去是这样,今后也是这样。记得十年前,在顺德举行的纪念岑老从事出版业50周年的活动上,岑老的讲话里面用了《老人与海》的一句话:“只要有船和风,我还是要出海的。”这句话对出版人、编辑来讲是一句名言,是激励我们前进的榜样和旗帜。
我讲三点意见,一是岑桑贡献很大,像一个孵化器、一个摇篮,孕育了广东出版大业。有几个大的系列,如《潮汐文从》、《越秀文从》都是他经手出版的。广东人民出版社当时在全国最早办了第一份汽车,那个汽车如果维持到今天,绝对是全中国汽车工业追捧的品牌。这是岑桑作为杰出编辑大家给广东带来的文化产业龙头效应。
二是岑桑给岭南文化做了打基石的工作,特别是《岭南文库》获得国家图书,一个老牌文库序列里面包含几代人的汗水和努力。将来我们的后辈,他们要再了解岭南文化的时候,《岭南文库》绝对是一个权威的文献性资料。岑桑退休之后还在经营《岭南文库》的工作,这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事情。
三是岑桑勇于担当,正直,有自己的主见。例如短片里面讲到的《人啊,人》的出版,他就希望先不要出版,这个事情先压着。后来出版以后,又有很多的议论,定调是“坏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岑桑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他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是随风摇摆的人,这种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大家都经历过那段时期,所以我对他是特别的尊重。马伊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