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速度放缓、内容变化、格局分化、规则重构的新特点。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经济全球化,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型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从高速推进期进入调整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速度明显下降。跨境贸易与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的重要表现。1998—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出口和跨境直接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9%、10.8%和11.9%。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分水岭,此后,跨境贸易和投资明显减速。2008—2017年,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速分别下降到1.0%和3.2%。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25.4%的峰值后,2017年降到22%。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P的比重在2008年达到6.32%,近10年在波动中维持,2017年为6.65%。跨境直接投资规模2007年达到18938亿美元后出现收缩,2008—2017年年均增速为-0.4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格局发生变化。从内容变化看,服务贸易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所上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货物贸易增速下降幅度更大,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达到货物贸易平均增速的3.2倍。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相应上升,占比从2008年的19.9%上升到2017年的23.2%。从格局变化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明显上升。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持续推进贸易投资化便利化,越来越深地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当中,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例,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额的比重从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发展到与发达国家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由、规则和机构组成的一套复杂的国际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制度保障。从层面看,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贸易正受到所谓“公平贸易”的挑战。从规则层面看,新的经贸规则从以往的边境措施向边境后措施深度拓展。从治理平台看,多边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未果,但区域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新平台,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多边组织的被提上日程。
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回顾历史,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打断了上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才重新启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重冲击,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破产,大多数经济体增长速度下降,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并伴生失业增加、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很多国家出台了贸易救济措施甚至主义措施,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副作用积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贸易投资和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前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积累的副作用在一些国家逼近了临界值。同时,一些国家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产业空洞化、金融风险跨国传导等问题被过度归咎于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反应,这些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社会分化,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上升。
国际格局发生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多个发展中心界各地区逐渐形成,使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然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未能反映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变化。近年来,虽然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出现变革迹象,但更加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而道远。
当前,要合作还是要对立,要还是要封闭,要互利共赢还是要以邻为壑?国际社会再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口。能否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关乎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关乎全世界繁荣稳定。我们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经济全球化,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型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登高望远,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走势。经济全球化进入调整期,呈现出速度放缓、内容变化、格局分化、规则重构的新特点。我们既要看到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调整进一步加剧的可能性,更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大势。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适应生产力在全球优化布局的内在要求,历史潮流不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们要在准确判断经济全球化走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战略,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
不断提高对外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新时代的对外提出了新要求。应与时俱进调整对外战略,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全面新格局,在内容上做到贸易与投资并重、制造与服务并重、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在对象上做到对发达经济体与对发展中经济体并重,在方式上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在布局上实现沿海、沿边、内陆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积极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快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扎实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以我为主的国际产业链;加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推动发展,深化国有企业,增强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尽快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以服务业为重点,切实改变服务领域“对外不足,对内管制过度”的局面;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资跨国公司,增强在全球整合资源的能力。加快建立型经济新体制,对标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赋予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更大自主权,商签高质量区域合作协定,以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调整,将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应从多个层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在双边层面上,要充分认识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合作竞争的长期性、全面性和复杂性,从和平发展大局出发处理好大国关系。在区域合作层面上,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双边投资协定等谈判进程,稳步扎实推进“一带一”建设。在多边层面上,世界贸易组织将是未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点领域,中国要积极参与,成为的核心。应加强相关研究工作,寻找各个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提出能够兼顾不同国家利益的方案。
稳定的外部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现行国际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规则为基础、以公平为导向、以共赢为目标,就不能随意,更不能推倒重来。方逸华有孩子吗要坚定奉行多边主义,敦促各方切实遵守共同制定的国际规则,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反对霸权主义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斡旋解决地缘热点问题。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论是科技创新、贸易投资、知识产权等问题,还是网络、外空、极地等新疆域,在制定新规则时都要充分听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意见,反映他们的利益和,确保他们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