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冰岛资讯> 文章内容

中国极地旅游论坛落幕极地市场产品设计、营销将迎来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7-10-14 12:26:3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旅游需求的个性化、品质化日趋明显,极地旅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中国高端旅行者的青睐。2016年登陆南极的全球游客大约有26300人次,其中中国游客3944人次,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中国已经迅速超过成为南极旅游第二大客源国,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人到南极旅游的人数上涨近40倍,预计2017年将突破5000人次,以极地旅游为代表的极地、极限、极致等高端旅游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

  9月20日,以“探索与责任”为主题的中国极地旅游论坛大会及展览在京落下帷幕。此次会议及展览由中国旅游协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等机构共同主办,执惠独家承办。会议邀请产业学界、极地目的地国家旅游局、OTA、地接社、航空公司、装备制造商以及高端商旅服务商、俱乐部等百余家产业上下游运营机构汇聚一堂,就极地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线设计运营、极地旅游生态教育、高端游市场产品设计、基于极地旅游的年轻市场营销、极地探索的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为中国极地旅游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极地旅游展也引起了行业关注,包括诺金旅行、Abercrombie & Kent、同程邮轮、客知旅行、冰岛旅游局以及冰岛地接社冰航假期、阿拉斯加华人假期、论坛的协办单位海达德游轮以及专注海岛业务的“小马哥”(趣旅)、全球深度探索旅行机构“真我之旅”等机构参与。

  快速爆发的市场需求与极地的生态承载力形成了冲突,不断增长的游客数量也给南北极带来一定压力。面对极为脆弱的生态,极地旅游注定拥有不同于大众旅游的注解。“不能带来任何东西,也不能带走任何东西;脱掉靴子清洗干净后才能上岸;极地一旦遭到,几乎无法自行恢复……”

  资深南极游专家、剑桥大学极地研究所硕士姚松乔在论坛中提出:游客增长给北极带来的生态问题包括:游客增长而当地软硬件配套不足,导致游客当地;脆弱的植被被;带来入侵性和细菌;对野生动物生活干扰;邮轮给地区海洋带来垃圾负担等。而在南极,游客活动也一定程度影响到企鹅数量。其他影响还包括游客对鲸鱼肉、野生动物的非法需求。

  执惠创始人兼CEO刘照慧对此也表示了深忧:“目前到达南极的人口接近4万。一旦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意识淡薄必将带来很多不好的结果。过去旅业价格战带来很多恶性竞争,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思对于长远发展常不利的。”

  作为最早登陆南极考察的两位中国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青松认为,开展极地旅游对企业和游客有较高要求,必须注态。对此他提出“极地旅游+”的概念。极地旅游更重要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让游客学习如何当地生态,如何与动植物相处,如何以正确的姿态玩南极。

  引导整个市场对极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最终需要产业从业人员能够首先在产品设计层面上,用可持续的视角去看待极地旅游。也包括将更多发现、责任意识融入到极地产品设计中。

  多位嘉宾达成共识——一个真正去过南极北极的人,会很自然的变成地球环保代言人。然而,产业层面还应该更多给予引导,如果离开目的地回到生活的常态,依然进行高碳排放、以的方式去进行商业开发运营,那么极地探索也就失去了它最核心的意义和价值。

  在谈到极地旅游的整个市场概念、内涵及外延时,飞猪首席设计官崂山表示,“极”的概念应该不仅仅指资源,更多的是,是否能够以日渐增多的80、90后年轻消费人群为出发点,更多关注“人”本身,并且设计出更具有灵活性的产品。

  例如,极地极光产品本身也受条件,应该为年轻的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体验场景,更多的产品组合,更多的选择。没能享受到极光,那是否可以去吃帝王蟹?产品的灵活性本身也是年轻群体的核心。

  目前,飞猪极地旅游中87%的客户是80后,。这些30-50岁的中坚力量正在成为极地旅游的主力客群。对于这个群体,可以用一个词“极客”来形容。他认为,这批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与70后很不同,这会改变整个行业的业务模式。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已经被降到最低,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把那些确定性的要素优化、整合,剩下的就是足够的不确定性的空间,供用户自己去选择。

  崂山强调,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极地游正在从高端小众的旅游产品逐步转为大众化。以性价比极高的成本实现对高端资源的享有,是整个高端游市场面对规模化和个性化的重大突破。

  极地,尤其应该将对下一代的环保教育融会贯通在极地旅游的产品设计中,也包括切实的做出一些落地性的执行规划。

  自然教育机构野声创始人姚松乔认为,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制定来减轻极地旅游对生态的影响,例如制定运营指南,提供旅游活动标准,比如野生动物观看时的距离、打扰时间,增强游客教育,提倡安全与负责任的旅行。

  “如果丰富一下南北极游的定义,可以称之为去南北极并关注、生态、文化和受教育的旅行。希望在南北极旅行的途中可以传递给游客极地的概念,把教育作为南北极游中的重要元素。”从事高端旅游的Abercrombie&Kent公司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樊娜也特别强调用户教育的重要性。A&K建立有AKP基金会,曾为南极极地气候研究专家捐赠科学研究仪器,同时邀请其带领游客进行极地旅行。

  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研究院董跃在论坛上透露,国内关于南极非科学考察类活动的管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推出,另外,他旅业通过自治的方式建立行业规则,平衡与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语言的障碍也造成了极地旅游使得游客对于环保的理解非常局限。“一艘外国邮轮上可能没有中国探险队员或会汉语的工作人员,能为中国游客极地旅游的环保知识和行为规范,只有英文解说,就会造成中国游客环保教育不充分,影响游客极地环保意识提高。”姚松乔认为,国内旅游从业者应该参与到极地旅游的国际进程当中。

  这不仅涉及在整个线行程中的环节设计,还包括产品的中文等细节的执行动作。它要求极地产品设计应该快速完善,跟上旅行者与市场需求的步伐;同时,也应真正的从满足中国游客和旅行者的出发点去思考和完善产品体验。

  可以发现,今年论坛围绕“探索与责任”关注极地、海洋、沙漠、山地等独特资源条件下的极地资源和相关业态,在促进和深化中国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在该领域的交流、协调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

  据悉,今年11月中国极地系列活动还将深入南极召开《中国极地旅游南极峰会》,进一步深入研究极地旅游发展,探讨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瓶颈,为中短期极地旅游的产业发展、落地执行贡献指导性。

  作为文旅大消费产业新,执惠将持续关注极地旅游领域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创新动态,持续推进极地旅游相关的产业研究,更进一步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交流和跨界合作。相信,未来的极地旅游产品,将承担更多责任与担当,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并将环保可持续融入到整个产品体验环节。更多探索,更多发现,也真正让旅行者发现探索的意义和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