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了新的案例: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旋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此时的冰岛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上最美丽干净、金融高度发达的天堂,而是一个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频临破产的国家,而冰岛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国内货币大幅贬值的黑色乌托邦,昔日在全世界上过着最无忧无虑的冰岛人将生活在国家破产、岌岌可危的恐惧中。
冰岛是一个只有32万人口的迷你型国家,过去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是渔业,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一个连续10余年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冰岛的银行体系此时迅速萌芽并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扩张。它们在全球各地设立分行,发放了大量的贷款,银行开始成为冰岛经济的最大支柱。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P)仅为1.3万亿克朗,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产业。
银行资产的大量累积,冰岛人均P占到世界第四,洁净的文化氛围、优厚的福利政策让这个岛国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但是当金融危机袭来时,该国金融业损失惨重,这个国家才发现他们原来正是巴菲特所说的裸泳者。总理哈尔德承认,由于冰岛银行产业几乎完全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的!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企业倘若身陷此等困境,唯有破产一条可走。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会破产。但这种现象现在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本一个天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到了变得岌岌可危,濒临破产的边缘。
冰岛出现国家破产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但冰岛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家,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加入将要破产困境的国家在逐步地扩大。全球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评级报告(),面临国家破产边缘的国家还有一长串。
当然,国家破产的概念不是特别严格,它不是一个动词,并不表示一个国家立马就会吹灯拔错、改换门庭;它更像是一个形容词,以体现一国经济形势之危急。从简单的理论上来讲,当一个经济单位,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如果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那破产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国家和其他单位有着明显的不同:(1)国家手上握有苛税权;(2)国家有发钞票的;(3〉有举债权。在这三个的下国家是不可能出现实质性的破产,但是有可能会导致的更迭。
国家破产就拿冰岛为例,纵然外债远远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但是依然可以在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内找到克服时艰的途径,并不会成为如雷曼兄弟一样的危机品。
针对国家破产的情况,著名经济学家徐东华认为:所谓的国家破产只是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现状的一种描述。首先.这个国家出现了大最的财政赤字、对外贸易赤字:其次,就是背负大量外债;最后,就是这个国家没有外债的能力,同时也没有改善国内经济现状的良好途径。符合这三种状况,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国家要破产了。
-个个国家纷纷陷入破产危机,如何它们,也同样是日益重要的任务。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H)的第一执行总裁克鲁格尔女士曾在2000年提出过一个解决机制,将IMH的地位放在了国家破产解决程序的核心地位,很显然,这一方案遭到了所有国家的反对。2002年后,IMH再次提出一个改进后的方案,该条款从法律上允许债权人中的一个绝大多数集体(占债权人总量的60%-70%)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同时该重组须将其余的债权人包括在内,而IHM只起到监督和最后仲裁的作用。
其实为了应对当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阿根廷当年的债务危机与现在所说的国家破产几乎相同),美国也提出过类似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没有起到很明显的作用。
(2)通过国际谈判解决债务问题。比如上一次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就是进行了有效的国际谈判,对那些无法的债务采取了免除或是延期等措施,这也是一种缓解危机的措施。
(3)全国上下共渡。只有国际、国内多方面共同地努力和积极的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起到的效果。
随着金融业不断发展,银行逐渐成为经济的核心。不可否认的是,由它引起的经济危机的程度也在逐渐地扩大。金融危机的威力不仅能轻易地打垮一大批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也可能使一个国家瞬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