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追索传统走出民族艺术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7-6-17 13:16:2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没有对传统的继承,无从谈起创新,也不可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杨华山说:“传统文化对个体能起到支撑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我深刻体会到文化对个体有着巨大作用,是安身立命之本。”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中国艺术研究院“力推传统:问道--杨华山书画作品展”于2017年4月19日下午15时,在中国美术馆四号馆开幕。本次展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杨华山近年创作的五十余幅艺术精品。

  杨华山,1959年出生,山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同盟委员。作为蜚声的著名画家,杨华山曾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院。他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杨华山学养全面,诗书画印皆有造诣。其曾在美国、日本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应邀为、城楼、、钓鱼台国宾馆、毛纪念堂、,全国政协等创作巨幅订制画作。他的作品广被国内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及专业艺术机构收藏,出版有《杨华山诗书画作品集》《学院派精英杨华山》等集册。

  杨华山先生的画作以写意人物、工笔人物及花卉为主,兼善油画人物、静物等。其写意画画风雄厚,笔墨泼辣而浑朴,工笔人物既具有唐韵古典之造型,又有西画色彩之丰富。从艺术来源上来说,他充分吸收了传统壁画创作手法之精华,以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自出面目,那种糅合了书法笔法的艺术形象予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之精华,华山的壁画临摹展气势恢宏,很让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评说:“(这位)年青人能踏下心来下功夫学习传统,值得称赞。”

  据悉,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一所集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艺术机构,秉承着植根传统、面向当代、探索创新,以优秀的艺术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发挥积极的引领、示范、导向作用这样的,杨华山先生所在的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吸引、汇集了一大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家。此次展览,就是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力量和在艺术实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推出的“文化传承•丹青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系列展”之一。“华山是一位学者型中国画画家,他以文入笔,以诗立意,以情兴墨,以格贮品贯穿于他那具有金石般朴拙高古的画风。每次读华山的画多有诗文,诗是华山所在,无论画什么,诗总融于其内,若一月映一切水一般,像淡淡的月光浑厚又透彻,映印出华山笔墨诗化之境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田黎明介绍说,杨华山的笔墨注重学理,虽画作多有贤人,却引以人生思考。将中国传统哲与史以笔墨方式隐入,是华山的创作方式。他的笔墨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达意中体会着“志通金石”的审美意味。从笔墨虚实浓淡即见“文质皆美”,以造型于结构取法超迈,立象取意、写态度等都成为他笔墨语言的生命意识。其笔墨多沉着浓郁而感敦厚,虽写士与隐,却深深的感觉着人在自然中的风尚与高洁。画面寻求与意境的合一,共同构成了对人格理想的立足。

  莅临本次展览开幕活动的领导和学者、专家及艺术界人士有: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连辑,中国文联副、中国美协刘大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莫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高显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牛根富、刘宏昌,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艺委会主任吴悦石,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田黎明,中国美协副、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刘万呜、艺委会主件成,中国美协副、党组秘书长徐里,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中国美协《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荣宝斋总经理范存刚,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出版社社长、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等。

  谈到自己的从艺,杨华山感言道,昔静安先生谓屈子、陶令、子美、东坡能“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所以卓尔不群,千古独步。与作画的关系,人品在画品里的重要性,是我从艺当中最大的收获之一。范宽、郭熙诸家并非在画自然的林泉云山、烟霞草树、鸟飞花落,而是在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其独有的审美感受,山川风物吐之于胸中,写之于笔下。在艺术观上,他说,其一,传统依然是国画创作的根本,临摹依然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画中国画,想撇开古人画自己的?绝对没戏。想撇开书法,画中国画?可以说基本不可能。在这个强调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重视创新,讲求个性化表现,殊不知艺术发展并不符合断代之标准。对待古人、古代名迹,我们还是要怀有一种谦卑态度。其二,诗书画印是一种整体的“大艺术观”。诗书画印一体化形成于元代,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这一“大艺术观”体现出传统绘画的丰富性、混融性、整体性,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第三,“金石入画”是传统绘画发展的历史趋势。自元代开始,书法性元素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近代黄宾虹的画有着不可言状的气息。换言之,怎样写字,就应该怎样画画。这一点决定了我们的绘画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绘画,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第四,耐得住寂寞才有艺术和艺术家。“绘画乃寂寞之道”,在今天这个躁动的时代,我常思考齐白石:若只看齐白石60岁以前的画,就没有齐白石可言了。那么齐白石60岁以前的工作都白做了么?——垒就他最后高度的,恰是那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前六十年。快速长成的东西,来得容易也得快,这种短命的东西不值得搭上生命去追逐。而那种深植传统、生长缓慢的东西虽然来得蹒跚,却有恒久的生命力。“我从艺四十余载,深刻领会到没有一蹴而就的艺术。艺术,就是我们以生命的磨练作为前提,点点滴滴从笔画里体会、提炼的过程。这里,没有捷径。”

  “从艺上的风风雨雨,都是人生的真实,是以生命灵魂的必须,所谓烦恼即——华夏民族伟大的智慧,是永不的指。”杨华山说,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传统”依然是国画创作的根本。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