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婆婆来我家,手里提着一只保温袋,我知道,里面装的是给我们中午吃的热菜。这回,她送来的是一碗“腌笃鲜”!
“腌笃鲜”,是清明前后才能吃上的一道上海菜,以腌肉、鲜肉和鲜竹笋为主材慢火细炖而成,味道极为鲜美独特。婆婆是上海人,在温州生活了20多年,依然保留着上海人传统的饮食习惯。
记得第一次吃这道菜是在18年前。那年,我们带着出生梦见手机丢了才3个多月的儿子去上海探亲,儿子的到来,给这户普通的上海人家增添了一幅“四世同堂”的温馨画面。接连几天,20来个至亲欢聚一堂,今天东家吃,明天西家吃。一锅热腾腾的“腌笃鲜”就在这其乐融融的家宴中粉墨登场。
婆婆说,“腌笃鲜”的灵魂,在于“腌”。好的腌肉,必须是在腊月天制作的。要先把盐和花椒炒透、放凉,均匀涂抹在新鲜的猪肉上,装进瓦缸里,压上一块表面平滑、重重的溪石,腌上半个月后,再拿出来经风吹日晒到半干,然后覆上保鲜膜,存进冰箱冷冻。待到来年春笋上市的时候,拿出咸肉,刮去表皮被氧化的油膜,把咸肉、鲜肉都切成均匀的块,在沸水里焯一道,再把竹笋滚刀切成块,一起放进砂锅里煮沸后改文火慢慢炖上几个小时三样主要食材在锅中相互融合,咸肉出馥郁的香气,鲜猪肉也炖得酥软,鲜嫩的竹笋吸饱了肉中的油脂,看起来像一块块温润的暖玉,肉汤澄澈透亮不油腻,真可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无数。”
自称是“吃货”的老公,自然不会让婆婆这么好的手艺失传。他很早就学会炖“腌笃鲜”了,只是还没有周全到像婆婆那样提早把咸肉腌好备用。但他会买上好的金华火腿代替咸肉,并说,用火腿做出来的才是真正上等的“腌笃鲜”,只是因为火腿价格太贵。用火腿做的流程比正常做法还要多一道,得先把火腿切块加冰糖、料酒和生姜,在高压锅里蒸透。果然,这样做出的“腌笃鲜”味道更加独特。
每年婆婆送来的第一碗竹笋汤,算是告诉我们吃竹笋的时节到了,之后还会陆续送来各种笋系菜,但她想不到,即便这样,我们也还吃不够。接下来的几天,老公几乎每隔两三天就往超市里跑,一买就是十斤八斤。把每根笋的根部、中部和芽尖切好分成三摞,炖“腌笃鲜”的时候,先放入根部,后半小时再放入芽尖部;中间部分老嫩均匀,则用来烧油焖笋。
苏轼曾有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样看来,有肉有竹的“腌笃鲜”称得上是最完美、最具诗意的菜式了。于我们家而言,这充满春意的竹笋汤则是最有情怀的一道菜了。
《七旬阿婆风雨中倒地 众市民撑起“伞”》续闻 徐阿婆伤愈答谢好心人 向三乐亭捐款传递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