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相恋结婚前,须按风俗经过“抢婚”这一环节;呼朋唤友搞活动,不是打电话,而是以吹芦笙为信号集结;新年坡会上,苗妹子都会穿上盛装,比比谁的舞姿更优美。今年春节期间,记者来到融水苗寨,亲身感受了一番苗族的独特过年民俗。
融水苗族的很多地方都有“抢婚”的习俗,所谓“抢婚”,并非一方意愿去结婚,相反,“抢婚”中的男女都是完全自愿的。
据了解,苗族的男女青年对上眼后,不管女方父母是否同意,男方会趁女方父母不备,偷偷将姑娘带回家,第二天再把姑娘送回女方家。“抢婚”成功后,再由男方父母到女方家说亲,这里就演绎出了许多年轻小伙和未来岳父母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最近几年,融水苗寨和的交流越来越多,“抢婚”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更多地变成以尊重民俗礼节的形式完成这一过程。今年1月3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的戈才辉就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抢婚”。这位年轻小伙和女友杨丹丹都是融水人,现在柳州市工作,两人恋爱好几年了。戈才辉告诉记者,大年二十七那天晚上,堂哥陪着他一起去“抢婚”。和小杨的父母吃饭期间,戈才辉表示希望带走他们的女儿,并承诺一定会给女友幸福。离开小杨家时,戈和堂哥、小杨按一定顺序走出,先抬左脚还是右脚都有讲究,在完成了系列礼节后,戈将小杨带回了家。戈说,现在的“抢婚”也算新民俗了,女方父母没有追来拦他们,而小杨当晚在双方亲人的护送下在两家之间走往返3次,算是最后完成了这一仪式。
芦笙在苗族人的生活中是很寻常的乐器,节日庆祝、迎亲嫁娶、呼朋唤友、休闲娱乐都离不开它。大年三十这天,安太乡里的芦笙声就在苗寨里此起彼伏。苗族人也有大年三十守岁的习俗,据了解,以前村民守岁都是守到能听到第一声鸡啼,然后鸣猎枪,谁家的鸡啼抢到第一,意味着谁家在新一年会特别好运。而现在村民守岁一般守到零时,用鞭炮和烟花代替了猎枪。一家人或几家人就围在火堆旁,或听光碟里的苗歌,或是现场对歌,或是吹芦笙,迎接新的一年。大年三十晚,刚到零时,村里的许多村民就自发地吹起了芦笙,尽管听不出是谁家传出的声音,但芦笙的声音在寨子里飘荡着,别有一番意境。
在苗寨里,芦笙还有召集大伙的功能。这不,正月初一,村民王海任家楼下就响起了芦笙,吹完一曲芦笙,众人就用苗话高喊:“去喝酒喽,呜呀~呜”。听到芦笙的,附近的村民果然陆续从屋里出来,加入到了吹芦笙的队伍中。原来,苗族人生性热情,过年吃饭也喜欢“众乐乐”。大年初一这天,几户人家约好一起到某个村民家吃饭,带金字旁的女孩名字芦笙正是大家动身的信号。而苗族人喝酒喊的酒令也很有特色,席间一人先喊“喝酒的来喽,呜呀”,众人就随着喊“呜……”连喊三声,相互交换酒杯一饮而尽。
每年正月初二是融水安太乡求修村坡会的日子,这天上午10时多,位于该村上屯的芦笙队就撑着旗杆来到了坡会地点,率先吹起了芦笙。
近中午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陆续抵达,苗家妹子不论年龄,在这一天都会精心打扮,她们绝大多数都穿上了苗服,配上漂亮的银饰亮相。在坡会上,来自几个屯的芦笙队会斗芦笙,就是比试哪一队吹得响亮,吹得有气势,比赛没有输赢,全图一个热闹。除了欢庆去年的丰收,也企盼来年风调雨顺。而女的则围着芦笙队踩堂(苗族的一种传统舞蹈),展示自己的风采。
2月5日一早,村民何乡权家里就忙开了,原来这天是他们家送亲的日子。即何乡权“抢婚”后,还要择日将新娘送回娘家。上午10时30分,送亲队里的芦笙手开始吹芦笙,吹的大意是“今天选个好日子,我们要相亲相爱……”因为按风俗新郎是不去送亲的,所以送亲的人数一定是单数,何乡权的亲戚、邻居等55人担起了挑礼送亲的重任。
快到新娘家时,送亲的队伍却被拦住了,原来,拦的正是新娘家的亲友,而送亲者须先对上苗歌,让新娘家人满意了,才能通过。对歌的内容也很有意思,女方家会故意“为难”,比如唱起苗歌:“今天的日子不太好,家里的家禽要生小鸡小鸭,你们来了会踩伤它们。”而送亲者则要相应对歌。女方家又唱起苗歌,称“我就不给你进,我们拿毛草和砖挡!”送亲者就用苗歌回应“我们就烧了毛草,搬走砖头,也要送你们家女儿回来。”女方家问“结婚了就该留在夫家,为什么要送回来?”送亲的就对歌:“这媳妇从小到大由父母养大,父母很辛苦,为表感谢,我们送烟、酒和肉来……”对歌的过程中,送亲的人不能将肩上的礼物放下,直到40多分钟后,对歌结束,送亲的队伍将礼物放到女方家,任务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