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21日电 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丹珠昂奔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中国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按照各少数民族的年节习惯安排假日。
丹珠昂奔说,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机构和设施建设。从中央到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帮助建立了包括文化馆(站)、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博物馆、艺术表演团体、、等少数民族文化机构,从不同角度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在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工程等项目中,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二、大力抢救、少数民族文化遗产。50多年来,国家收集了百万余种少数民族古籍,出版了5000余种;出版了全面介绍少数民族各方面情况的5套丛书共400多种;研究、整理《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大批民间文学;出版了《中华大藏经》等大批历史经典;编纂出版了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诸门类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抢救了《十二木卡姆》等大批濒临消失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挖掘、整理了大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传统医药项目;投入巨资对布达拉宫等大批少数民族文物古迹进行。
三、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内,属蛇的属相婚配表都建有中等艺术学校,在部分民族地区还建有高等艺术院校,专门培养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此外,全国各地的高、中等艺术院校,经常举办专门性的少数民族班,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活跃在全国文化领域中,有的成为全国同行的佼佼者,享誉国内外。
四、鼓励、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创作。50多年来,在继承传统文艺的基础上,文艺工作者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如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五朵金花》,以及大量的音乐、舞蹈、戏剧作品,风行全国,享誉国内外。
五、尊重和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在图书、报刊、、影视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中国现有出版民族文字图书的各类出版社32家,用20多种民族文字出版图书;有99种民族文字和223种民族文字期刊,用10余种民族文字出版。中央人民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每天用21种民族语言进行播音。、新疆、、青海、广西的省区级分别播放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藏、壮等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六、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加以。针对一些少数民族食用清真食品的习惯,国家对清真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供应提出了要求;国家按照各少数民族的年节习惯安排假日。
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内对外交流。民族地区每年都举办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国家也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民族文化活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已经举办两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今年9月5日至9月25日在举行,目前仍在进行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