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安江水库水位超汛限,首次9个泄洪闸孔全开;临安区两度拉响暴雨红色警报……入梅以来,杭州共经历8轮强降水过程,到7月8日11时,全市累计降水量是常年梅雨量的2.7倍,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第二高。杭州市气象部门以重管理、重效率、重效益为抓手,确保观测预报报得准、预警信息传得出、服务产品用得上,积极应对梅雨季多轮强降水天气过程。
找准问题、精准施策。今年5月,杭州市气象局推出县级研究型业务带头人培养办法,以导师团队和培养对象结对的形式推进培养工作,有效提升县级预报业务能力。针对山区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临安区气象局启动地面智能观测预警系统建设,在原有75个自动气象站的基础上再建153个,实现行政村气象监测全覆盖,并在全区高风险的山区或移动信号差的地方选取33套自动气象站配备北斗卫星通信系统。针对自动站气象数据信息采集频次偏低等问题,将数据采集频次从5分钟一次调整为1分钟。同时,杭州市气象中心加强对自动气象站数据的质量控制,建立不正据报警功能。
从5月29日至7月8日,针对8轮强降水过程,全市气象部门提前预报、及时预警,发布预警信号216次,其中红色预警信号3次;发布预警信息61万余条;启动应急响应9次。
为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快速有效向全市4000多个决策用户传递,市气象局从3月起派出“三服务”气象小分队,开展用户调查,疏通预警信息传递中存在的堵点。
针对信息接收时效问题,自4月22日起,市气象局将决策服务用户天气服务短信转为钉钉推送,灾害性天气信息实现秒级送达。针对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接收不到的情况,临安、建德、萧山、淳安等地气象局建立自动报警系统强化“点对点”叫应机制,当雨量监测数据达到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向相应村两委、包村干部及乡镇领导发送预警短信。
此外,淳安县气象局对接千岛湖融中心,利用“一报一台一网一发布”渠道推送雨情消息;临安、建德等地气象部门通过杭州日报“杭+新闻”客户端推送信息,其中,建德市气象局通过杭州日报新发布泄洪预警信息,3小时阅读量超过24万。
7月2日开始,按照市防汛指挥部的要求,气象部门制定新安江水库泄洪气象服务工作预案,泄洪开闸从3孔到9孔,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雨量预报。水库泄洪以后,山塘水库防汛压力骤然增加,萧山区气象局也加入泄洪气象专题服务队伍,加密与浦阳江流域各乡镇街道的点对点专项服务,并派专人到萧山区防汛指挥部开展轮班值守。
为确保气象预警信息有效应用,市气象局制作强降雨特别提示和防范城市积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12个科普视频,并通过杭州气象微信、微博、抖音号等新及时发布。一碗面拐到美艳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