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23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4年展望”提出,综合需求侧的先行数据、供给侧的动能积聚和政策面的积极信号,预计2024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和6万亿元,出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超过2.64亿人次、1070亿美元。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景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旅游景区按主题类别分类,主要分为文化古迹类、风景名胜类、自然风光类、红色旅游类、生态旅游类等。
据悉,目前全国共有景区1.49万家,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700多家,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11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43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142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597家。
另外,浙江余村等8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确定为“最佳旅游乡村”。同时,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也在扎实推进。
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管理。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等,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
旅游景区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内存在几家大型龙头企业,如华侨城、宋城演艺等,这些企业通常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中小企业也广泛存在,这些企业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游客,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全面数字化:从单一领域的数字化探索转向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数字多技术的落地应用,将重塑景区场景设计、产品创新、服务管理、景区数据资产化、景区文化遗产等。
去门票化进程加快:随着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转变,“门票经济”的模式正在远去。景区需要探索多元收益模式,提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景区边界扩展:景区与城市、乡村的融合发展将成为趋势,这将重塑传统景区与典型旅游城市的竞争发展格局。
集团化与品牌化运营:旅游景区行业将出现更多的集团化运营模式,通过资源整合和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成为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文化演艺型、科普型、历史遗址型等主题景区在品牌运营方面表现出色。
我们的报告《2024年版旅游景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景区需要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个性化与定制化旅游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注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景区开发将更加注态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措施减少景区运营对的负面影响。
跨界融合:旅游景区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更多跨界合作,共同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例如,“游戏+景区”跨界场景营销、“智造+景区”驱动管理变革等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想要了解更多旅游景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4年版旅游景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报告对我国旅游景区的行业现状、市场各类经营指标的情况、重点企业状况、区域市场发展情况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着重对旅游景区业务的发展进行详尽深入的分析,并根据旅游景区行业的政策经济发展对旅游景区行业潜在的风险和防范进行分析。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