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分享冰箱”在上海火了一把,起因是10月9日位于上海普陀区长寿社区正式推出这一公益项目后,有媒体报道称每天供不应求,有时候刚放进去的食物在十分钟内就被扫荡一空,甚至出现了一人多拿、一家人一起来拿的现象。
10月14日,记者前往两个项目点探访,并分别采访了两个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针对“分享冰箱”项目初期运营的情况,普雄馨苑小区居委会表示将进一步对社区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完善定点配送机制,探索对口配送食物的制度。西康路长寿路饭店负责人则表示,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领取到食物,接下来他会考虑将放食物的时间从一天2次增加到4次甚至更多。
“因为家里离这里比较近,过来5分钟,这个事很新鲜但确实很好,不浪费食物又可以帮助人。”而另外一名从静安区过来的老人也为“分享冰箱”慕名而来,但他表示“只是好奇”,他赞扬这种来自国外社区分享的理念,很渴望自己所在的社区也可以推广。
“像这样来体验新鲜感的居民很多,之前有从长宁区过来的一位老先生,但他不是来拿食物的,是社区里面负责老龄工作的志愿者,带了前2、3个居民来参观体验,是为了可以借鉴经验把这类项目带到自己的社区。”普雄馨苑小区居委会书记张婧告诉记者。
据志愿者登记统计,10日领取人29人,11日领取人14人,12日18人,13日只有9人。“每天都会逐一登记,不存在哄抢,都非常有序,食物也都不是居民自己从冰箱取出,需要我们社区志愿者登记核实后再发放。”张婧说。
张婧表示,“分享冰箱”本来在国内就是个新鲜事,需要一段时间让大家接受,也需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接下来她表示会与捐赠企业合作不断完善食物的供给,“现在我们会一周1-2次在晚上10点去企业自行取食物,还没有定点配送机制,下一步仍将完善。”
“之所以将冰箱放在室外是希望有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看到。”该饭店老板杨先生向澎湃新闻记者,他曾对饭店内浪费的食物感到可惜,对国外食物银行的这一理念很认同,这个冰箱是他主动联系绿洲食物银行在此设立的,平时食物一部分来自店内多余的食料,平均每天供应20-25份炒菜,此外也有一部分是他自行联系到的爱心企业,免费将一些即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如月饼、糕点等,捐赠到这里供有需要的人。
饭店店长谭俊表示,饭店之前都是在中午11点、下午4点半左右将食物放进冰箱,“一般上午1个半小时会被领取光,下午放的一般晚上8点前会被领取走。”谭俊说,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10分钟内抢光”的现实,他表示“这是很少很少的情况”,排队也不多见,1人拿2份菜的也很少。
14日上午11时,澎湃新闻记者看到店员将一箱30包左右的糕点放入冰箱,由于在放置时路边围观的人不少,食物陆续在20分钟内被拿光,有一些来自附近工地的施工员,也有周边店铺的人员和社区居民,大多数人领取了1-2包,也有部分人员领取了3-4份,极个别人员在一次领取2份后,又重复来领取,数量达到6-7份。
饭店店长谭俊透露,的确存在极个别人在熟悉店内食物放置的固定时间后,提前到店附近来等,第一时间来领取食物,有时候甚至会多拿3-4份,“我们一般会提醒,尽可能留一部分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我们也遇到过拿着袋子来拿食物的,但大多数人都会听劝,如果不听我们也感到为难。”
饭店老板杨先生同时透露,尽管有多领的情况存在,但也有受秩序的路人,如附近工地的施工员,“他们每天只有15元餐费,每个月仅仅只有3000元工资,周围最便宜一顿饭也要二三十元,但这些人来这领取食物从来不多拿,按照他们的体型,这样的一份食物完全不够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