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福建这些习俗都与郑成功有关

※发布时间:2015-9-11 9:35:2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数百年来,闽台两岸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缅怀和纪念郑成功,许多地方以成功、国姓、延平为地名,民间流传着许多与郑成功有关的传说与民俗,且已成为闽台历史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饼

  在闽南地区,博饼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当年郑成功反清复明,带着士兵们征战沙场,中秋节月圆之时,为了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他便让人设计出了博饼这种特别的游戏。后来博饼从军中传入民间,并逐渐得到改进,成为一项有趣的民俗活动。

  柚茶

  柚茶的饮用风俗流行于中国、闽南、粤东一带。相传郑成功收复时,目睹闽台两地瘟疫流行,便拿出军中常年储备的柚茶分给老百姓们。后来柚茶就成了消灾的良药。为了纪念郑成功,柚茶又被叫做“成功茶”。

  制作柚茶,只需把柚子切开上部约五分之一作为盖子,掏出柚子肉,放入上等乌龙茶,盖上盖子后用线缝合,挂在屋檐下避光风干就可。到了端午节时,取出茶叶,用沸水冲泡,饮之,有下气、化痰、润肺等功效,对慢性咳嗽、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

  海蛎煎

  1661年,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攻入,结果碰上连日阴雨,粮食供应不上。部下好不容易弄来了几十筐海蛎,伙房里却只剩下番薯粉。一筹莫展之际,郑成功突然有了主意,亲自下厨,带着伙夫把海蛎和番薯粉、葱拌在一起,煎成饼吃。鲜美的海蛎煎让将士们大受鼓舞,这道菜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土笋冻

  郑成功收复时,经常碰上粮草紧缺的情况,但他治军严明,不受百姓救济,甚至到了每日只喝土笋汤的地步。因为他忙于军务,经常忘了吃饭,就让将士把土笋汤热了再喝。一天,他不想麻烦将士,直接吃了已经凝成冻的土笋汤,发现味道比原来的还要好。于是,土笋冻就被郑成功无意地发明出来了。后来这道美食又经过后人的改良,成了现在的样子。

  将清明节改期在、闽南的大部分地区,祭祖扫墓不在清明节这天,而是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原来,郑成功起兵之初,曾在漳州见到人们在清明节这天扫墓。他觉得“清明”这个词,清在前,明在后,有清除明朝的意思,很不好听。于是,他便废除了清明节,让老百姓们在三月初三这天去扫墓。

  午时水

  有句俗语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取“午时水”,是人过端午的特殊习俗。

  传说郑成功收复后,在经过铁砧山时突然没水了,四下找不到水源。情急之下,他便向祈求一番,拿宝剑向土里一插,拔出来后,竟然冒出泉水来了。那时正好是端午节正午,这水于是就被叫做“午时水”。

  这说法传开以后,每年端午节,老百姓都到的井里或登高去山泉里求“午时水”。“午时水”在过去又被叫做“阳水”,人们认为它可以避邪去晦气,可以拿来洒扫房屋,喝下去还能美容健体。

  思明区地名由来

  郑成功英年早逝,只活到39岁,其一生最辉煌、最灿烂的时间,都在厦门思明区度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思明”这个地名,也源于郑成功。

  郑成功与降清的父亲郑芝龙分道扬镳后,集结了90多位志士在鼓浪屿反清。后来,郑成功将其在厦门的所在地取名“思”,意为思念已经的明朝。

  郑成功文化节

  郑成功在两岸民间有很多信众,仅在就有200多万人。在、厦门及郑成功出生地南安,每年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这些活动在同同源的两岸之间,有着强烈的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郑成功文化”。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