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州万州,最美喜洲”。喜洲作为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云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于2016年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小镇”。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挖掘当地白族文化资源,以党建促进白族传统文化发展。
“我从小在周城长大,小时候看过很多传统手工艺,但是现在这些手工艺保留下来的越来越少,比如手工布艺,原来村里很多人都在做,但是现在只有4、5个人在做,如果我们再不介入,随着老人的逝去,这些手工艺很有可能就会消失。”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党支部张翰敏说。
扎染作为白族传统技艺,却面临着消失的,如今除了像张翰敏那样有情怀的年轻人正为传承扎染技艺而努力着,同时喜洲镇党委结合实际,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党建助力扎染技艺传承。
“党组织引领文化传承,不能简单直接地进行干预,更多的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和服务功能,通过培养带头人形成示范作用,进而带领群众亲近白族文化,重新拾起扎染技艺。” 喜洲镇党委副杨凯旋介绍,目前喜洲有“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和“段氏璞真扎染”两家具有代表性的扎染企业,镇党委通过组织程序成立了大理璞真有限公司党支部和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党支部,并将两位企业负责人段树坤和张翰敏培养成为支部,一方面由他们作为“带头人”,带动群众参与扎染技艺学习,形成“以点带面”的传承模式;另一方面,对这些“带头人”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促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两家企业的党支部从无到有,人数从少到多,越来越多的业务积极学习并申请加组织。
张翰敏表示,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他们除了能及时了解相关文化发展的政策,还能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员所要担负的责任,对扎染传承又重新燃起希望。
今年5月18日,2017年度“绕三灵”在庆洞村“神都”庙前如期举行,来自大理市各镇的13支表演队伍在展演台上依次演出,群众对歌唱调、老人祈福,热闹非凡……
“绕三灵”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理白族的传统节日。作为“绕三灵”的重要传承点,喜洲镇庆洞村、作邑村和金河村党总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作用,每年如期组织举办“绕三灵”活动,积极配合大理州文化体育局组织“绕三灵”展演,并提供交通安全、消防、医疗、后勤等全方位保障。
此外,各村党组织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在节日期间组织志愿者进行会场治安和卫生清洁,以示范带动身边群众,合力打造文明、清洁、安全的节日。同时,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村文艺队,平日里学习、训练舞蹈,节日当天登台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秧官杨麟宣布“开秧门”,栽秧会的大队伍跟随着秧旗从合群村委会秧田举行仪式,一上,霸王鞭、摇钱树、唢呐、吹吹腔相互呼应……这是2017年6月5日,喜洲镇周城村与湖南省张家界市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共度栽秧会的场景。
喜洲镇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开拓传承白族传统文化的方式,思想,加强对外交流,成为联系内外的纽带。喜洲镇周城村党总支经过长时间的筹划准备,带领“白族栽秧会传承团”一行50多人前往湖南省张家界市芙蓉桥白族乡合群村,合作举办了一场以“白族文化,壮大农村产业”为主题的栽秧会,通过“开秧门”、祭祀仪式、耍龙调、九子鞭舞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交流。
周城村党总支根据本村白族历史文化浓厚的情况和特点,与时俱进创新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在规范基本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以基层党建促进白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形成因地、因时制宜的发展思,积极引导对外交流,使基层党建的活动形式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周城村党总支牵头组织村里一直保留着的栽秧传承团,通过跨省进村这种贴近和群活的交流方式,引起了两村白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重视,同时有效增强了白族间的凝聚力,从而实现基层党建与白族文化传承的“双推进”。(张春 王正明)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