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苏州相城:深入挖掘民风民俗建起“乡愁”展览馆

※发布时间:2018-8-19 2:01:5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陈廷敬后人作家龙应台曾写下一段关于乡愁的话,“我也希望能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条青青石板,告诉他第三株庙柱的雕龙嘴里有一颗陈皮梅。我也渴望能站在斑驳的坟头看鲜红的玫瑰花怒长,地回想当年的母亲如何牵着我的手走下一条青青石板。”

  当现代人的乡愁越来越浓的时候,当民间希望留住乡愁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些希望留住乡愁的力量也正变得越来越强。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深入挖掘民风民俗,积极建设“老风情、老记忆”展览馆,将这一区域传承了千百年的人文历史进行固化和记录,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这座城市,保留了一份浓浓的可供后人他年追寻的乡愁。

  “过年唱戏,祠堂里有个很精致的小戏台,盖在院子里,但是台顶的飞檐接著大厅的屋顶,中间的空隙里射进一道阳光,像舞台照明一样,正照在旦角半边脸上。她坐在台角一张椅子上,在自思自想,唱著。乐师的笃的笃拍子打得山响。”

  唐广明元年,北桥建觉林寺,其旁陈武烈帝庙内就建有戏台;宋绍圣元年,兵部尚书尤辉退隐归乡后,出资修新觉林寺和戏台;清康熙年代,戏曲家尤侗,著《艺文》五卷,所作戏曲有《钧天乐》,杂剧《读离骚》等;清初,南桥城隍庙内建一古戏台,两旁有看戏厢楼,每年立夏、中秋等节日举办庙会,南北桥两只戏台,戏班竞相演出,观众挤满厢楼和四合院;清末民初,阙家桥阙阿水避难谋生到上海,带领子女唱小热昏、表演独脚戏开始,为之后组成旧上海第一个滑稽剧团打下了基础。

  解放后,在北桥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一代戏曲新人以自己一颗颗对家乡火热的心,用浓郁乡韵演唱新人、新事、新风尚。

  近年来,北桥更是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相继成立荷缘戏曲文化社、开办少儿戏曲班、组建少儿评弹团,不断带动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优秀民间艺术普及和发展。

  走进戏曲陈列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别具风格的戏台模型。绕戏台一圈,分设5个展区:按年代展现北桥历代戏曲名人的事迹及北桥地区古戏台情况;介绍至今的文艺团队情况及优秀人才的简介和重要事迹;介绍了清代尤侗至今北桥地区的创作人才和他们的创作作品及演出、获情况;以图文展示北桥历年来排演各类节目、参加各类演出及比赛的情况;以实物布展获杯、牌,戏曲名人演出所用道具、戏服、相关报道剪贴、创作剧本、演出节目单等。

  陈列室不仅展现了北桥戏曲的历史、现今,更展现出北桥戏曲的将来。其中,少儿戏曲班的小朋友们个个生龙活虎、技艺非凡的形象,在展区内熠熠生辉,充分表现了北桥戏曲后继有人的骄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因吴、越之地江河、湖泊众多,水军成为国家的重要军事力量。水兵长期在战船上习武和,练就一身水战格斗本领。唐、宋、元时期,大量的异地武术家迁徙苏州,带来了各种武学文化。明代抗倭杀敌时所用的水上搏击术,便是船拳的鼻祖。

  清代及时期,民间武术繁衍盛行,促使苏州船拳在传承中、完善和发展。吴地习武文人,把老百姓敬仰的历代英雄人物故事编成歌词配到武术表演中,逐渐形成苏州拳歌。由此,船拳便从闭口演练的武术演变出边打边唱的开口船头拳。

  北桥地区历史悠久,武术盛行。为护村保家、健体强身,习武成为的特殊爱好。其开口船拳主要分布在今新北村、鹅东村、丰泾村、等村落。至清代后期,尚有9个村100多人会打开口船头拳。时期,北桥的船头拳达到鼎盛,有17个自然村,300多人会打船拳。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拳船开进北桥镇区市河进行表演,盛况空前。

  2010年6月,在上级文体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北桥街道在新北村搞试点,组织老拳师回忆演练,并传授给部分青壮年,把沉睡50多年的开口船头拳抢救复活。

  北桥船拳馆坐落于北桥街道盛北公园内,占地300多平方米,内设北桥船拳资料展示区、演练区,外设演武场,以及固定式船头。整个陈列馆的设计既把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展示给群众,又能让群众了解到开口船头拳的历史、特点,与传承意义,为传承和开口船拳建立一个学习、培训、演武的场所。

  出生于1956年的高兴元是灵峰村党委、村主任,1990年他放弃了10多年来一手拉扯起来、创收高效的吴县针织内衣厂厂长职位,为带领全村脱贫致富“临危受命”担任了村支部。在他的带领下,昔日的穷村子先后被列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等等。

  出生于1962年的热血男儿周云泉,1986年12月至1988年6月,随部队赴老山前线日夜间,越军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分三向5号阵地发起偷袭,他带领全班战士智斗敌人,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共打退越军4次进攻,连续3个夜晚阻击敌人,让顽敌一再丢下同伙尸体狼狈逃窜。战斗结束后,他被评为“一等功臣”、 “优秀员”。

  是一种力量,“北桥楷模”们的事迹不断感染着北桥人,孕育了这方水土崇尚、与人、正气的品质。

  传承中华美德,传统伦理,激励人们向身边的好事学习,提高素质,,为社会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北桥街道在盛南社区开设了崇德馆。

  展馆以德耀北桥、崇德盛南、社区精彩、社区榜样划分出4个区域,围绕仁、义、礼、智、信、忠、孝、廉、勇等元素,以北桥的好儿女的事迹,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素质,向传递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奉献的正能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相城是一座洼地崛起的城,她的发展,凝聚了历代相城人民艰苦奋斗、勤劳善良的汗水和足迹。

  北桥漕湖村不但历史悠久,更是一片洒满鲜血的热土。为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漕湖村在区民政部门和北桥街道党工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于2007年建成漕湖村荣誉史料室。

  史料室建筑面积40平方米,分2个展厅。第一展厅介绍漕湖的由来和漕湖村党总支历史;第二展厅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漕湖村抗日活动小组主要活动、著名英烈及先烈遗物。

  漕湖村荣誉史料室建成以后,这里便成为了漕湖村党总支纪念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

  北桥街道庄基村历史悠久,不仅有战国名人公冶长墓,在上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时,还曾挖到商周文物石钺。

  六七十年代,庄基村民在大队党支部领导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低洼田,改种双季稻,粮食亩产超吨粮,农业发展给庄基村带来了新的面貌。

  初期,庄基人率先解放思想,以敢为天下先的,抓住机遇发展工业。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庄基大地上破土而出,茁壮成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进入新世纪,庄基村走科技兴厂、富民强村之,以“创新的意识、求实的作风、苦干的”闯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化的新子。

  为留住村庄巨变的一幕幕,该村成立了村史展览馆,分贫穷庄基、奋斗庄基、庄基、创新庄基、和谐庄基5个部分,系统介绍解放后庄基村沧海桑田的巨变,让村民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激励后代用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将庄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记者 应志刚 通讯员 姚华 戴小燕)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币安app官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