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加强与“一带一”沿线在资金融通领域的合作?
答:“一带一”建设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持,经贸合作也将形成大量的货币流转,因此,资金融通是推进“一带一”建设的重要支撑。一方面,要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基金组建。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进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积极与有关国家共同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基金以及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重点项目建设。
问:请问如何深化与“一带一”沿线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
答:相通是“一带一”建设的社会根基。欧亚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历史演进的最大舞台,每一次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在这里留下过深刻的痕迹,人文遗产星罗棋布、浩如烟海,不同文明交相辉映、春色满园。通过共建“一带一”,传承和丝绸之的友好合作,推动中国与沿线广泛开展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能够为其他领域的合作打下的基础,更有助于发掘沿线深厚的人文资源,在交融往来中实现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共同浇灌人类文明这棵参天大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
一是加强教育文化合作。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加强青年学生之间的友好往来。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学金名额。鼓励沿线互办文化年、艺术节、文艺展演等交流活动,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工作,让的宝贵文化资源进一步为全世界所熟知。加强体育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二是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联合打造具有丝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准。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邮轮旅游合作。加强传媒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
三是加强医疗卫生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四是加强科技合作。推动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在生态、气候、医疗、工程技术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五是加强公共外交。加强沿线国家之间团体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外交,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支持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问:中国作为“一带一”建设的者,下一步将与沿线推动建立和完善哪些合作机制和平台?
答:多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全球各类多边、双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蓬勃发展,在提升分工效率、降低贸易壁垒、减少投资障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带一”建设的突出特点是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我们将与沿线国家一道,通过在现有机制平台的“瓶子”中装入“一带一”的“新酒”,来推动相关重点领域和合作深入开展。同时,“一带一”建设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各类多双边、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和平台蓬勃发展,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向而行、互为依托。
机制方面。在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与有关国家签署“一带一”合作谅解备忘录或编制双边合作规划,完善双边工作机制,细化共建“一带一”的方案和线图。以此为起点,推动共建一批合作示范项目,让双边合作沿着“一带一”驶向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快车道”。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SCO)、中国-东盟“10+1”、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CICA)、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作用,使更多国家和地区参与“一带一”建设。
平台方面。将继续发挥沿线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以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阿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前海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设性作用。支持沿线国家地方、民间挖掘“一带一”历史文化遗产,联合举办专项投资、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方还建立“一带一”国际高峰论坛。
问:请问在“一带一”建设中如何发挥国内各地方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型经济水准?
答:我们在推进“一带一”建设中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积极性和比较优势,将“一带一”建设与国内区域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沿边地区为前沿,以内陆重点经济区为腹地,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为引领,加强东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型经济水准。
西北、东北地区。发挥新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打造丝绸之经济带核心区。发挥陜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新高地,加快、西宁开发,推进内陆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对俄铁通道和区域铁网,以及、、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好面向中亚、南亚、西亚、俄罗斯的窗口。
西南地区。主要发挥广西、云南、等地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与丝绸之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建设好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门户。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发挥海外侨胞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建设。为地区参与“一带一”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重庆西部开发重要战略支撑和成都、郑州等内陆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的运输通道。
问:中国在推进“一带一”建设过程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一年多来,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获了一批早期。
一是高层引领推动,达成合作新共识。习、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达成了广泛共识。
二是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双多边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合作备忘录,与科威特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经济带”与“丝绸城”有关合作的备忘录,与俄罗斯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研究提出了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三是加强沟通磋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贸易合作、金融、人文、生态等领域,加快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四是统筹各种资源,完善政策措施。中国将统筹国内各种资源,强化对“一带一”建设的政策支持。如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发起设立400亿美元规模的丝基金,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推动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跨境清算业务和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等。
五是地方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自“一带一”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各地方积极行动,根据自身情况,在组织专门力量、广泛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一带一”建设的总体思。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一带一”为主题的论坛、研讨会、博览会等,对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共建“一带一”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中国将如何推动落实?
答:“一带一”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统筹做好对内、对外两方面工作。为此,中国成立了推进“一带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推进“一带一”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让当地人民受益。